close

IMG_8627.jpg

有一天勛勛下課,他第一句話就問我:媽咪我問你喔,讀市區的學校比較好嗎?
我問:為什麼你會這麼問?
勛:因為我爸爸說市區的學校教育比較好,我念鄉下的學校教育比較不好。
我說:國小都是讀離家比較近的學校,會讀市區的學校就是他們的家在那附近啊!
然後我解釋:市區因為比較多爸爸媽媽希望他們的小孩可以考試第一名,成績要很好,會一直要求小孩要讀書讀書讀書,他們放學還要去補習班安親班,所以他們的壓力也會比較大。鄉下的小孩,有很多都是阿公阿嬤在帶,他們可能比較不懂怎麼教小孩,所以也比較不會去要求小朋友要一直讀書。
每一個爸媽對小孩的要求不一樣,讀市區的學校不一定比較好啊!像我希望你是快樂學習,做完功課就可以看你想看的書,做想做的事,也可以畫畫⋯⋯
鄉下的學校,學生少,校園大,有很多空間可以跑、運動,而且市區學校很少像我們學校有森林,很多生態,還可以上生態課,對嗎?市區的學校下課要從樓上衝到樓下玩,可能才剛玩沒多久就打鐘上課,又要再衝回去教室!但你看你下課衝到教室外就有一大片空地讓你們玩了,不是比較好嗎?

勛說:對啊對啊!生態老師說他只有在我們這附近的學校上課!


我對教育的想法是,教育小孩不是學校單方面的事。
孩子出生後,家庭是他接觸第一所學校,家就是一個教育現場,家長是他第一個老師,教育是從家庭開始的,就算進到學校上課,學校是傳授知識的地方,也只是教育的其中一部分,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,跟念哪一間學校沒有絕對的關係,一個人長大後的成就,也跟成績沒有絕對的關係,家庭給的觀念及價值觀才是影響一個人做人處事的關鍵。
學習不應該被局限在學校,家庭、社會甚至整個世界都是學習的場所~知識是無窮的,時代也一直在變遷,要學的東西太多,學校不是唯一學習的場所,知識也不應該局限在課本上,視野應該更寬廣~也因此我常帶著孩子到處旅行,讓他多看多學習~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句話不是沒道理的啊!現在很多偏鄉小校改成實驗小學或是一些體制外的學習團體,都是希望跳脫傳統的教育框架,希望孩子從五感實際去感受學習,讓學習更有趣也更貼進真實,不是嗎?
孩子下了課,我沒讓他去安親班,他寫玩作業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,我們有很多時間相處、聊天、遊戲………分享生活上的趣事,所以我們有聊不完的話題。

我自己對孩子的教育,是希望他快樂的學習,找到自己的興趣,找到學習的樂趣,知道自己想要什麼,專心用心,能對自己負責,將來有解決問題的能力,這比考第一名,進第一志願來的重要。對我來說教育的本質是讓孩子學會獨立,藉由團體學習獨立完成事情,藉由知識學習培養獨立的思考,而不是獲得知識後得到的成績。學習的過程很重要,成績只是學習後的檢視及參考,可以做為修正方法及態度的依據,但不是去計較一分二分。

另外,我也希望孩子對自己的事情要有責任感,學習是他的事,不是我的事,我可以陪伴,但功課有沒有寫,書有沒有讀是他要做的,一直催促他讀書寫作業,這些他應該對自己負責任的事情會變成我的責任,責任不應該錯亂!
從幼兒園開始,培養他的責任心,一開始我都是陪著他一起做功課,到後來他會自己去完成不需要我陪,有幾次他的心沒在功課上,作業要做不做的,我會要求他把功課收起來先不要做,等到有心想完成再做,但通常我這麼一說,他又會很堅持的把功課完成~每次他不專心去做的功課就是無法獲得老師的好棒章,我會說:你看,你有沒有用心老師且看就知道了,每次你不用心隨便畫老師就不會給好棒章,幾次提點後他就知道要先專心的去完成作業再想其他事了!

傳統的觀念是,孩子只要把書讀好就好,其他不會沒關係。但我的想法是,孩子要自己把自己份內的事情做好,讀書是為自己讀的,也是他份內的事,不是為了應付我的期待。而我對孩子的期待是,希望他快樂的享受學習過程,可以找到他學習學習的樂趣,知道自己想要什麼?想學什麼?然後朝那個目標前進~做自己有興趣的事,自然就會有動力去學習啦!至於將來他要念什麼學校,是不是考到第一志願,對我來說都不是那麼的重要~
萬般皆下品,惟有讀書高,只有讀書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的觀念我是一點都不認同,條條道路通羅馬,如果每一個人的人生都照著公式走,那大家都是複製人啦!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,大家的生活背景想法也都不一樣,讓孩子快樂的走他想走的路,或許可以在別條路上發現不一樣的風景,有不一樣的收穫。我們上一代的父母,總是希望自己做不到的孩子可以幫忙完成,自己沒能好好念書,孩子要把他那一份讀回來,自己沒能念一中台大,也希望孩子可以更努力完成。可是~我們自己都做不到,憑什麼要求孩子要做到?孩子也不是我們的複製人啊~孩子的夢想不是幫爸媽實現夢想,他們有自己的夢要去追。孩子學習也不應該成為父母比較炫耀的事情,他們也不是為了某人去學習的~教育應該是更開放的,不應該被傳統局限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iceclaup3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